亚马逊店铺运营过程中,产品展示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,而对于新手卖家前期因为忽略对Listing的深度理解,就容易忽视链接类型的选择,从而盲目创建亚马逊Listing,那么就很容易因为类目的错放、变体违规等问题导致链接被平台下架。本文将针对不同链接类型与产品属性来介绍运营方式。
亚马逊的链接并不是单一形式的,而是根据你的运营目标、产品类目、流量逻辑可以分为四大类型,卖家需要精准匹配自身需求去运营。
1、亚马逊标准Listing(Standard Product Listing)
这个是亚马逊最基础,也是最核心的产品链接类型,卖家想要做好亚马逊就必须要掌握好这种链接的创建运营。它一般指的是单个产品对应的独立页面,包含了标题、主图、辅图、产品描述、A+页面、价格、库存、产品review等核心元素,是产品展示以及转化的核心载体。
适用场景:适合单一产品规格,没有变体需求的商品,比如定制化产品等。
核心优势:创建门槛低,后台直接创建就可以了,运营起来也比较灵活,可以随时优化产品Listing;另外,所有的流量和销量都指向一个页面,所以权重积累也比较快。
避坑要点:千万不要变体滥用,如果没有变体的产品你要强行加上变体,就会被系统判定为操纵搜索结果,导致Listing有下架的风险。
2、亚马逊变体Listing(Variation Listing)
如果你的产品存在多个规格,比如有颜色、尺寸、容量、大小等区分,那么就要通过变体功能将多个SKU整合在一个Listing页面,这样消费者就可以通过下拉菜单切换去选择需要的规格。
适用场景:只要有涉及到变体的商品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链接,比如服饰、3C配件、家居用品等等。
核心优势:所有的变体都在一个Listing页面里,所以流量也不会被分散,新品可快速借助老变体的基础获得曝光。此外,消费者不用跳转多个页面去对比,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。还可以通过变体的销量数据,卖家能快速判断爆款规格,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备货,减少库存积压的问题。
避坑要点:要严格遵守变体规则,比如变体必须是同一个产品的,比如说T恤的变体就不能做裤子的变体。还要注意避免过度变体,比如有不少卖家为了获得更多流量就会添加十几种无关的变体,这样就容易导致页面加载缓慢,消费者选择困难的话反而会降低转化。
3、捆绑销售Listing(Bundle Listing)
将多个相关产品组合成一个“套装”进行销售,并且生成一个独立的Listing链接,核心逻辑就是实现1+1>2的效果,通过产品的互补提升客单价和产品竞争力。
适用场景:互补类的产品、功能延伸的组合产品、耗材搭配的产品。
核心优势:相比单独购买一个产品,这种捆绑销售的模式通常价格要比单买更有优势,对于红海类目来说,捆绑销售可避开同质化竞争,打造独特卖点。另外,如果是一些滞销产品,也可以通过与爆款捆绑销售,可以快速清理库存,及时止损。
避坑要点:亚马逊要求捆绑销售的产品是需要满足功能互补的,并且不能与竞品相互捆绑,比如手机不能两个品牌相互捆绑,否则会被判定为违规捆绑导致链接被下架。捆绑销售的产品链接价格要合理,套装价格要比单独购买价格的总和低,但是也不能太低,不然影响自己的利润。
4、二手产品Listing(Used/Refurbished Listing)
针对二手、翻新或开源产品的专属链接,需要满足亚马逊的资质审核,主要面向对价格敏感、不介意产品新旧程度的消费者。
适用场景:二手产品(如闲置的电子产品、图书、家居用品);翻新产品(如翻新手机、翻新家电,不过需要具备品牌授权或翻新资质)。
核心优势:二手或者翻新类目的竞争相对较小,并且消费人群也很集中,主要是学生党、预算有限的用户,加上二手产品采购的成本偏低,因此产品的利润空间会更大,特备是3C类目。
避坑要点:销售翻新或者二手类的产品,需要获得品牌方的授权,并且在Listing里要明确标注 “Refurbished”的标识,说明翻新程度(比如“9新”、“无明显划痕”等),否则会被判定为虚假销售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