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这段时间,国家税务总局发布《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》(2025年第17号),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:凡以代理形式出口货物的企业,在预缴申报时,必须同步报送“实际委托出口方”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情况。所以跨境电商行业企业,需要高度重视合规经营。
01.出口要限时申报了
在8月11日的时候,税务总局发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实施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,并向大家公开征求意见。
其中有个很大的变动就是,把出口退(免)税的办理时间和负责的主体,直接写进了法规里。
有几条是跟跨境卖家紧密相关的:
1.如果企业出口货物,本来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的,但是从货物报关出口那天开始,36个月内都没有去申报免税,那就会被当成是在国内销售货物,得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。
2.对于跨境销售服务、无形资产的情况也类似。要是从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,36个月内没有申报免税,同样会被视为在境内销售服务、无形资产,需要缴纳增值税。
3.以委托方式出口货物时,如果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办理手续,那就由委托方来办理退(免)税、免征增值税或者缴纳增值税;要是没办理相关手续,那就由出口货物的境内发货人来承担这些责任。
总结起来就是,跨境企业如果想享受免税政策,那就得在36个月内去申报,时间过了没有申报的就需要缴纳增值税。如果是委托别人出口的,没有按规定办理的,那就是由内发货人来承担。
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流程都要强制合规化了。以前一些企业通过买单出口这种不合规的方式来逃避监管,以后只会越来越难了。政策实施之后,申报的时间明确了,申报的主体也界定清楚了,一旦存在不合规的地方,就要面临补缴税款等后果。
虽然目前还只是向大家征求意见,还没有正式实施,但这对卖家来说就是信号,未来出口的监管会越来越规范,企业必须遵守规则,走合法合规的出口之路,才能避免风险,持续经营下去。
02.海关要抽查出口货物了
其实除了保证申报方面的合规性之外,从8月1日起,对法定检验以外的部分进出口商品实施抽查检验。
抽检的范围涵盖了儿童玩具、灯具、插座充电器这类低压电器,还有防紫外线服、防火服这类功能性服装。主要就是检查这些产品是否安全合规,比如玩具类的产品有没有小零件容易掉、有没有有害物质,灯具和插座会不会漏电等等。
如果发现不合格商品,将依法采取退运、销毁等处理措施,并可能对相关企业加强监管。而且已经有企业的商品被抽检不合规之后被扣留了。
8月12日,宁波海关截获了由宁波某公司出口的带有“AKT”标识的节能灯12.7万只,货值57万元。经核实,该批节能灯均为侵犯其在海关总署备案的“AKT”商标权货物,目前海关已扣留涉案货物。
所以对于跨境卖家来讲,必须确保所有的出口商品不但要满足国内相关的标准,还要满足目标市场的标准,比如美国的FCC认证、欧盟的CE认证。从产品的材料到最后的生产都要保证合规。
而且抽查也有可能会导致物流时效延长,所以卖家必须要为通关环节预留更充足的时间,以避免因查验导致的延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