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随着Prime Day脚步日益临近,新规在近段时间也都相继落地,可谓是刀刀指向卖家的运营成本与物流策略,特别是一些对备战旺季卖家影响较大的新规调整,稍有不慎,运营和成本都将可能面临挑战,非常值得卖家关注。
亚马逊6月新规开始生效
六月初,关于优惠券费用调整的亚马逊新规终于正式落地。
根据亚马逊公告,2025年6月2日起,Z划算和秒杀原本每个促销的固定费用将被取消,取而代之的是每天70美元的基础费用加上促销销售额的1%(每个促销的可变费用上限为2000美元)。也就是说,卖家在参与促销活动时,不仅需要支付每日的基础费用,还需要根据促销销售额支付额外的费用。
美国站的预付费用将从原来每笔成功兑换的优惠券收取0.6美元,变更为每张创建的优惠券固定收取5美元。而可变费用则是指按照通过优惠券达成的销售额计算,亚马逊将额外收取2.5%的费用。
欧洲站的预付费用则调整为每张创建的优惠券固定收取2.5欧元,可变费用为优惠券销售总额的0.5%。与美国站相比,欧洲站的预付费用相对较低,但可变费用的比例也相应降低。
另一边,亚马逊的FBA费用新规也已经于昨日开始生效。
此前公告披露,自 2025 年 6 月 12 日起亚马逊将启动运输尺寸与重量的校准机制,若卖家所报运输信息与实际测量不符,将被自动调整费用。这一新规将直接影响FBA卖家,尤其是依赖SPD(小包直发)和LTL(零担运输)补货的商家。
在过去,一些卖家可能会通过低报尺寸或重量来节省运输费用,但新机制则杜绝了这种“隐形优惠”,当小包裹或货物入库时,如果测量重量、尺寸或货运等级(如适用)与在创建货物时提供的数据不同,测量差异将导致费用调整。
与此同时,亚马逊的Best Deal(BD)秒杀活动申报也出现“幺蛾子”。
有卖家爆料,此前活动新规允许卖家自选1-14天的促销周期,本被视为“灵活性突破”,但近期在实际操作中,大量卖家发现14天BD活动在系统排期后仅维持1天便被强制终止。
有多位卖家实测反映,即便在凌晨抢报,系统也仅允许选择当日活动,能获得3天以上时长的案例堪称“幸运锦鲤”。某家居品类卖家透露:“我们团队蹲守三天,最高抢到5天时长,但次日查看时竟被系统自动缩减至1天,客服回应称‘类目活动已饱和’。”
目前亚马逊的秒杀新规实行的是动态调控机制。一种是“类目饱和度限制”,例如3C电子、家居用品等热门类目,当申报的BD活动接近饱和时,系统会限制新增活动的创建时间,后来的卖家可选择的BD时长就会大幅缩减;另一种是“21天冷却期限制”,意味着卖家若选择1天BD,也需等待21天后才能再次申报,传统“高频次、短周期”的促销策略彻底失效。
可以说,亚马逊6月新规政策接连落地,将迫使卖家们重审自己的运营策略和物流模式,尤其是对于依赖灵活成本规避的小型或新手卖家,这些调整无疑将增加成本、运营难度和现金流压力。